鼓身蛇

Genus: Crotalus/Sistrurus(50多个品种)

分布区域

  • 南美洲各国——除厄瓜多尔和智力——及某些加勒比岛屿。

外观特征

  • 口器前方有两个大毒牙。

  • 上下颌有坚固牙齿。

  • 响尾蛇体型,图案因品种不同而异。

  • 体型较大的长达2.5米。

  • 共同特征是其尾部都有摇响器。

  • 响尾蛇一年蜕皮多次,每次蜕皮其尾部“摇响器”都会增长一节。

毒性

  • 毒性强,一般为血毒素——(破坏红细胞)——尽管某些热带品种有神经毒素(破坏神经组织)—可能致命。


咬伤

  • 伤口处有毒牙印。

  • 周围会发生肿胀淤青——速度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大小。

生命周期

  • 响尾蛇不产卵,分娩生殖。

  • 幼年响尾蛇自出生即独立生存,自给自足。

  • 多数响尾蛇春季交配。

  • 新生响尾蛇无现成“摇响器”,头部次蜕皮后它才能发挥功效。

生活习性

  • 主要居于干燥大草原。

  • 响尾蛇遇人时一般回避——但也有例外!受到惊扰时会发动攻击。

  • 主要猎食小型动物如兔子,耗子,老鼠等。

  • 响尾蛇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致死,而非将其勒死。

  • 通常情况下,此类蛇发动攻击时,不像其它蛇类将身体蜷成“S”形。它们可在自身体长2/3距离处发起进攻。

  • 响尾蛇常见于巨石、木桩下,也常在小径中间晒太阳。